服务再升级!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特需病房正式启用
服务再升级!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特需病房正式启用
服务再升级!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特需病房正式启用
孙嘉怿在给(gěi)孩子们讲述烈士故事。受访者供图
今年是纪念中(zhōng)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近日,“我为烈士来寻亲”项目发起人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(xiéhuì)副秘书长孙嘉怿接受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在寻亲过程中,也有一些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(de)烈士,有些甚至没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名字。我之所以(zhīsuǒyǐ)投身于烈士寻亲这项工作,最主要的原因是,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(yídài)青年在向那个年代(niándài)的青年致敬。”
8年(nián),4万余条烈士信息,1000余名英烈魂归故里。孙嘉怿(sūnjiāyì)和她的团队(tuánduì)成员辗转多个国家(guójiā)和国内25个省份,用脚步丈量山河大地,用心用情为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寻找到家人。2024年8月(yuè),本报记者跟随孙嘉怿到访宁波、河北,真实记录了她和团队寻找烈士家属、送烈士回家的全过程(quánguòchéng)(详见2024年9月30日中国青年报头版《寻亲》报道)。
不久前,“我为烈士来寻亲”志愿者(zhìyuànzhě)意外发现(fāxiàn)安葬在山东聊城革命(gémìng)烈士陵园(聊城革命烈士纪念馆)内的(de)(de)何方烈士,就是抗战烽火中的南开大学(nánkāidàxué)英烈学子——何懋勋。“我们的志愿者还挖掘了大量(dàliàng)关于何懋勋烈士的英雄事迹,这些资料为聊城革命烈士陵园提供了信息补充,我们也同步分享给了南开大学的老师。”孙嘉怿告诉记者:“未来,将与南开大学、聊城革命烈士纪念馆,继续围绕何懋勋烈士的英雄事迹开展系列活动,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得到传承和发扬。”
其实,孙嘉怿日常不仅忙于为烈士寻亲,还到访全国各地的60多所大中小学校,给大中小学生上思政课(zhèngkè),分享(fēnxiǎng)烈士寻亲过程(guòchéng)中发现的英雄故事。
孙嘉怿告诉记者,这种转变和(hé)延续从2019年就开始了,当时“我为烈士来寻亲”项目步入平稳发展(fāzhǎn)阶段,她开始思索项目的深层意义:传承(chuánchéng)。
历史的接力棒如今已传递到新时代青年的手中。“我必须做好这一棒(zhèyībàng)的接力者(zhě),然后更好地传递给下一代的孩子。”孙嘉怿说。
她认为(wèi):“青少年的加入是推动(tuīdòng)这份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,以青少年参与为纽带,能够让寻亲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行动。”为此(wèicǐ),她创新实践方式(fāngshì),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,搭建起青少年与英烈之间的情感桥梁。
在寻亲过程中,孙嘉怿特意带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(men)一同参与,组织他们看望烈士家属(jiāshǔ)、举行认亲仪式,与家属建立起长久(chángjiǔ)的联系。当烈士遗物、遗像修复完成后,孩子们也参与护送工作。每到清明节,她便组织少先队员承担起烈士陵园的志愿(zhìyuàn)服务工作,协助外地烈士家属完成祭扫。通过这些实践(shíjiàn)活动,青少年得以深度融入寻亲事业,成为(chéngwéi)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力量。
“参加活动(huódòng)后,孩子们对自身(zìshēn)要求愈发严格,眼神中充满志气,爱国之情与自信,这是中国孩子该有的模样。”为进一步深化红色教育,孙嘉怿积极推动成立英雄中队,她欣喜(xīnxǐ)地见证着少先队员的改变。
2024年宁波市中原小学303中队被授予“上甘岭英雄中队”。一年来,家长们纷纷(fēnfēn)反馈,孩子自从加入英雄中队,学习态度更加积极,时刻以英雄为榜样(bǎngyàng),不愿给(gěi)英雄群体丢脸。
孙嘉怿说:“通过这个英雄中队,孩子们(men)渐渐明白,英雄的军队(jūnduì)也是由一个个普通的士兵组成的,如果能够在集体中做好自己的工作、完成自己的任务,每个平凡(píngfán)的人都能够成就不平凡的荣誉。”
在山东省临沂第一(dìyī)实验小学,孙嘉怿参加该校的开学(kāixué)第一课。在她的倡议下,开学第一课上,全校4000余名师生齐诵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。“现场(xiànchǎng)视频传出去后,我看到有一位家属留言说‘今天我的孩子是哭着走出校门(xiàomén)的’。问(wèn)孩子为什么会哭,孩子说今天学校一起诵读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,老师还给讲了很多英雄的故事,他(tā)觉得这些英雄太伟大了,他以后想要做英雄一样的人。”孙嘉怿说。
孙嘉怿希望能培养一支小小的(xiǎoxiǎode)巡讲员队伍,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讲述英雄(yīngxióng)故事,让每一次讲述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。
在与少先队员(shàoxiānduìyuán)打交道的过程中,“清澈”是孙嘉怿最深刻(shēnkè)的感受。“我以清澈的心态,带着一群清澈的孩子,做一件(yījiàn)清澈的事情,希望他们从中获得纯粹而真挚的情感。”她回忆,有一次在课堂上展示了一位烈士的照片,是一个20岁(suì)出头的帅气小伙子,孩子们看到这张照片时(shí)不禁惊叹,“英雄原来那么帅!”
起初,同学们认为英雄形象遥远而陌生,随着宣讲活动的持续深入,互动(hùdòng)效果越来越好。孙嘉怿说:“这声惊叹打破了英雄与孩子们之间(zhījiān)的距离感(jùlígǎn),让他们意识到其实英雄就像身边的邻家哥哥(gēgē)、远方亲人。”
每次走进学校,孙嘉怿也会收到惊喜和感动,有孩子们自制的小礼物,还有亲笔写的小卡片,当读到“老师,我长大了一定(yídìng)保护我的国家”这样坚定的话语(huàyǔ),孙嘉怿更加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(yìyì),她期待未来有更多孩子能够走入(zǒurù)军营,肩负起守护家国的重任。
“我为烈士寻亲(xúnqīn)这件事会一直坚持做。”孙嘉怿说,她还希望通过这几年播撒的种子,能有更多的年轻朋友,更多的孩子们加入(jiārù)进来,然后让这件事情能够一直延续(yánxù)……
“我们这一代(yídài)年轻人有志气、骨气(gǔqì)、底气,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(gèngjiā)美好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。我想,这也是当年那些未能留下姓名的先辈们所期望看到的祖国的今天。”孙嘉怿说。
下一步,孙嘉怿已有清晰规划,在即将到(dào)来的暑假,她打算带领孩子们前往英烈家乡探望亲属,走近边境触摸界碑,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祖国的神圣与(yǔ)庄严,继续书写红色传承的崭新篇章。此外,她还关注到乡村、山区、边境孩子对红色思政课的迫切需求,期望(qīwàng)通过培养优秀的青年思政讲解老师(lǎoshī),将红色故事(gùshì)传播到每(měi)一个角落,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寻亲与传承的队伍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